【理解幼教】幼兒園究竟培養了孩子哪些能力?

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1、在幼兒園,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早上,孩子來到花園,知道和老師的伴侶早點問。吃飯時和手會正確洗手,可以獨自吃飯,不撿食物。午睡時,可以安靜地上床睡覺,可以穿和整理自己的衣服。有一個好習慣整理,知道玩一個好玩具學會把玩具放回原處。

離開教室的時候,學會聽著老師的口令排隊。幼儿教育硕士课程知道自己的座位在哪兒,什麼時候午餐,什麼時候午睡,什麼時候吃點心。學會了自控,知道老師講故事時不能隨便在教師裡走來走去,不能隨意打斷老師的話,眼睛要看著老師,懂得了遵守課堂紀律。離園時,知道要和老師同伴說聲“再見”。

2、在幼兒園,培養孩子交往、合作能力

幼兒園為兒童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夥伴關係是兒童生活中一種重要的社會關係,對兒童的心理髮展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幼兒在與同齡人相處的過程中,會認識到他人的優勢和需要,學會了解他人,自律,學會付出,接受.同情和友誼,從而培養兒童通過遊戲活動與同齡人交流和保持友誼的能力。

即使在沒有成人的指導下,自己也能獨立解決小伙伴兒之間的衝突,學會了怎樣參與別人的活動,看到其他小朋友在玩,他可以主動上前打招呼:你在幹什麼呀,我們一起玩好嗎?看到孩子在幼兒園裡學會了遇事請人幫助,“老師,請你幫幫我”這是在小班經常聽到的一句話。老師會鼓勵孩子大聲說話,有事告訴老師。

3、在幼兒園,培養孩子生活自理、獨立做事及動手能力

在幼兒園裡,老師不能像父母的爺爺那樣照顧這麼多孩子。老師讓幼兒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讓他們自己動手,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自己的任務,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穿鞋,自己上廁所,吃自己的飯。這些生活自我照顧能力簡單的孩子在幼兒園學習,孩子在幼兒園知道自己能做到,這種訓練養成了孩子自我服務的良好習慣,促進了獨力能力的發展。

在幼兒園可別小看那些讓孩子們剪剪貼貼的手工,這是培養孩子動手能力及創造力的方式。當孩子用剪刀、膠水、橡皮泥製作手工的時候,他的想像力、創造力全都開動起來了。同時,手腕的力量也得到了鍛煉發展,這樣對於孩子將來寫字會有很大幫助。

研究表明,搭積木對於培養孩子的空間想像力和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概念大有益處,並且在搭積木的過程中孩子學會了排序和分類。這就在無形中為孩子將來學習除法、分數和幾何打下了基礎。

4、在幼兒園,激發孩子的求知欲,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

孩子的模仿能力特強,如果孩子能安靜地傾聽老師繪聲繪色地講故事,無形中也培養了孩子對書籍的愛好,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孩子們還常常會在老師的要求下,同小伙伴合作表演老師講過的故事,扮演不同的角色。孩子漸漸學會了抓住故事的中心,知道說故事時怎樣開頭、發展、結尾,求知欲在這樣的氛圍裡慢慢地萌芽了。

我們會將日常生活中經常做的亊,如洗臉,刷牙,梳頭,編入活潑歡快的樂曲中,編成一首歌曲,教給幼兒,還會把這些事情編成兒歌、舞蹈教給​​幼兒。這樣幼兒在唱唱、說說、跳跳中不知不覺地學會了這些本領。

在幼兒園,孩子們認識到物體的顏色和形狀,並知道如何將這兩種顏色混合成另一種顏色。知道什麼是三角形、矩形和正方形。學習唱歌跳舞,懂得節奏感,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學習樂器將有助於孩子將來學習數學。在每一個娛樂節目中,孩子們的能力都得到充分發揮。一些家長甚至懷疑這麼小的孩子能表演這麼好的節目。

5、在幼兒園,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

幼兒園的孩子幾乎每天都有戶外活動,跑步、滑滑梯、攀登、走平衡木、球類等遊戲。在這些活動中,我們教孩子掌握正確的玩法,孩子的身體機能和協調能力得到了最好的鍛煉。走進幼兒園,你會看到孩子在活動區正玩得興高采烈。另外,操場上的活動也鍛煉了孩子獨自處理問題的能力和社交能力,幼兒園裡操場上的活動完全由孩子自主的、他們學會了獨立。

二、學齡前學習的四大危害

危害一:早學數學沒用

孩子到5歲以後才能形成抽象的數字概念。

許多父母教他們的孩子從三歲或四歲開始計數,有些孩子可以很快地說出答案,但這不是孩子的真正數學知識。一般來說,三歲以前的孩子對數有一般的意義,他們可以區分明顯的和少的;三歲至五歲的孩子可以說物理物體點後的總數,並可以根據成人數量取相應的物體數量;五歲以後的孩子可以意識到數量不會因物理物體的變化而改變,形成數字守恆。

心理學實驗證明,只有到5歲之後,孩子才能脫離實物的支持,進行小數目的加減運算,並學會100以內的數數。一旦孩子發展到了這個階段,孩子對數和理解與運算就會變得簡單,並且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理解。

危害二:過早識字弊大於利

影響孩子想像力的發展,影響他的學習興趣。

有些家長讓孩子過早識字,或者在幼兒階段不是讓孩子自然而然地識字,而是通過集中學習死記硬背的方式讓孩子一下子都把字記住了、認識了。通過這種方式的學習,孩子雖然表面上認識了許多字,但對孩子的發展是不利的,會讓孩子的認知過早符號化,會影響孩子想像力的發展,也會影響孩子的學習興趣。

危害三:過早學習知識導致孩子可塑性降低

孩子有很多發展方向,不要讓他做一件事情而定性。

出生前,孩子大腦中的神經元數量遠遠大於實際大腦所需要的。出生後,隨著孩子的成長,孩​​子接受越來越多的外部刺激,而且神經元之間的聯繫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增加,這時孩子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神經元和聯繫。在孩子生命的早期,大腦就像一個大膽者,只有不斷受到刺激的神經元和突觸存活,而且通常與神經元沒有聯繫的突觸被切斷。

如果孩子過早或單純地學習知識,孩子的可塑性就會大大降低。這也就是托馬斯·蘇德霍夫所說的“不要把孩子訓練成機器”,認為“年輕的孩子有很多發展方向,不要讓孩子做一件事情而定性。”

危害四:過早學知識,影響右腦發展

左右腦平衡發展才能促進孩子全面發展。

隨著大腦的發展,左右半球的功能開始分化,以不同的方式控制不同的功能和處理信息,並控制不同的身體區域。大腦的左半球控制著身體的右側,包括語言、邏輯、細節、理性和其他功能。大腦的右半球控制身體的左側,包括空間、音樂、藝術和其他功能。

過早與單純的知識學習讓孩子的左腦得到發展,右腦卻不能很好地發展。左右腦平衡發展才能促進孩子均衡與全面的發展。續推送實用的教研資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