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爸媽必看!幼兒嘔吐處理別慌張

新手爸媽必看!幼兒嘔吐處理別慌張

幼兒嘔吐是許多家長都會遇到的問題,它可能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包括感染、飲食不當或其他健康問題。正確處理幼兒嘔吐對於保障孩子的健康至關重要。以下是關於幼兒嘔吐的原因、處理方法以及預防建議的詳細指南。

幼兒嘔吐處理的常見原因

1.感染因素

胃腸道感染:這是幼兒嘔吐最常見的原因之一。病毒(如諾如病毒)、細菌(如沙門氏菌)或寄生蟲感染都可能引起胃腸道炎症,導致嘔吐、腹瀉和腹部不適等症狀。病毒感染(如胃腸炎)通常伴有腹瀉和發熱,而細菌感染可能因食用受汙染的食物而發生。

呼吸道感染:當幼兒患上感冒、流感等呼吸道感染疾病時,可能會因咳嗽、發熱等引起反射性嘔吐。例如,幼兒劇烈咳嗽時,腹壓增加,容易將胃內容物嘔出。

神經系統疾病:如腦炎、腦膜炎等,這些疾病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導致顱內壓增高,從而引起噴射性嘔吐。噴射性嘔吐與普通嘔吐不同,它通常表現為嘔吐物呈噴射狀從口中噴出,且嘔吐前一般沒有惡心等前驅症狀。

外科急腹症:如腸套疊、腸梗阻等。腸套疊是指一段腸管套入與其相連的腸腔內,導致腸內容物通過障礙,幼兒會出現陣發性哭鬧、嘔吐、腹部包塊和果醬樣血便等症狀;腸梗阻則是腸腔的通過性發生障礙,幼兒會有腹痛、嘔吐、腹脹和停止排氣排便等表現。

2.飲食因素

消化系統未發育成熟:幼兒的胃呈水平位,賁門括約肌松弛,幽門括約肌較緊張,這種特殊的解剖結構使得胃內容物容易反流,導致嘔吐。比如,幼兒在進食後,如果體位改變較大,如平躺或劇烈活動,就可能出現嘔吐現象。

喂養不當:包括喂養過多、過快,或者食物過冷、過熱等。以喂奶為例,如果一次喂奶量過多,超過了幼兒的消化能力,就容易引起嘔吐;而喂奶時奶嘴孔過大,導致幼兒吃奶過急,也會增加嘔吐的風險。

食物過敏或不耐受:幼兒可能對某些食物(如牛奶蛋白)過敏,飲用普通配方奶後可能引發嘔吐、腹瀉等反應。乳糖不耐受也可能導致類似的症狀。

暴飲暴食或食物中毒:攝入過多食物或食用變質食物可能導致嘔吐。食物中毒通常伴有腹痛、腹瀉和發熱,需要及時就醫。

3.其他因素

胃食管反流病(GERD):這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胃酸反流至食管引起燒心和嘔吐。嬰兒尤其容易出現這種情況,通常在喂奶後發生。

心理因素:幼兒可能因焦慮、壓力或過度興奮而導致嘔吐,尤其是在新環境或面對壓力時。

頭部外傷:頭部受傷後嘔吐可能是腦震蕩或顱內損傷的跡象,這種情況需要立即就醫。

其他疾病:如闌尾炎、腸梗阻、腸套疊等腹部疾病,也可能導致嘔吐,通常伴有腹痛、腹部腫脹等症狀。

2025.5.15-2.3

幼兒嘔吐的處理方法

1.一般處理原則

保持冷靜:當孩子嘔吐時,家長首先要保持冷靜,安撫孩子,避免其過度緊張或恐懼。

清理嘔吐物:在清理嘔吐物時,需戴口罩和手套,使用專門的拖把和抹布,並用含氯消毒液進行清潔,以防止病菌傳播。

觀察症狀:記錄嘔吐的頻率、量和伴隨症狀(如發熱、腹瀉、腹痛等),以便在必要時向醫生提供詳細信息。

2.預防脫水

補充水分:嘔吐可能導致脫水,尤其是幼兒。在孩子嘔吐後,需小口、頻繁地給予清水或電解質溶液(如口服補液鹽)。避免一次性給予大量液體,以免刺激胃部引起再次嘔吐。

監測脫水跡象:注意觀察孩子是否有脫水跡象,如尿量減少、口腔幹燥、無淚、異常疲倦或煩躁等。如有這些症狀,需及時就醫。

3.飲食管理

暫時禁食:在嘔吐頻繁時,可暫時禁食1-2小時,但需繼續給予水分或電解質溶液。

逐步恢複飲食:嘔吐緩解後,可逐漸恢複飲食,從稀粥、面條等易消化的食物開始,少量多餐,避免油膩、辛辣和難以消化的食物。

嬰兒喂養特別注意:對於嬰兒,繼續母乳或配方奶喂養,但需少量多次,避免過量。在醫生建議下,可使用特殊配方奶粉輔助緩解胃食管反流。

2025.5.15-2.4

4.就醫指征

以下情況需立即就醫:

嚴重脫水跡象:如無尿、幹枯的口腔、異常嗜睡或煩躁。

嘔吐物異常:嘔吐物中含血、咖啡渣樣物質或綠色膽汁。

伴隨嚴重症狀:如劇烈腹痛、頭痛、頸部僵硬、高熱(嬰兒體溫≥38°C,幼兒體溫≥39°C)或出現皮疹。

嘔吐持續時間過長:嬰兒嘔吐持續超過12小時,幼兒嘔吐超過24小時,或2歲以上兒童嘔吐超過48小時。

幼兒嘔吐是一種常見的症狀,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家長在遇到這種情況時,應保持冷靜,采取適當的處理措施,並在必要時及時就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