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存款餘額不應是“總賬戶”

2013年7月13日,《中國人民幣存款突破百萬億元》和《中國人均存款77623元》的消息引起廣泛關注。很多人驚呼他們是在“拖後腿”。但事實是否真的如此呢?根據研究顯示,人民幣存款統計是不僅含有個人存款,還有公司企業存款和財政性存款,在算人們存款的時候除以中國總人數的人民幣存款總量。據記者測算,以總人口十四億計算,截至2013年5月末,我國每個人平均的儲蓄為三萬元。中國人均儲蓄77623元的消息確實誤導了公眾。雖然人民幣存款第一次超過了億萬元,其實存款總數是通過三部分組成。存款總數除去公司企業存款和財政存款是自己的存款,通過調查就可以得到人均存款數據。顯然,記者估算的每個人平均的存款的數字基本准確,這個計算方法非常不錯。想公開和公布人民幣存款信息時應該透明公平。

人民幣存款

“中國人均存款77623元”數據有誤的原因,首先是有關部門披露的數據不詳細,只說“截至6月末,中國人民幣存款餘額達100.91萬億元”.。也就是說,只公布了人民幣存款的總數,沒有公布公司企業的存款、財政存款,也沒有披露各自的比例,再加上一些新聞發布者沒有科學測算。這引起了對錯誤數據的廣泛關注,也讓人覺得一些市民被“拖累”了。

人民幣存款

顯然,人民幣存款餘額不能是“一般賬戶”,第一步是要披露存款餘額、利息和平均數據的構成。不僅要分別披露個人存款、企事業單位存款和財政存款的具體餘額,還要公布人均存款、單位平均存款和金融賬戶平均存款。只有詳細公布這些數據,我們才能清楚地看到,在這個“世界上儲蓄率最高的國家”,誰的儲蓄最多--政府、企業還是居民。如果財政存款過多,不僅意味著“稅負”和“費用負擔”太重,更意味著財政資金沒有用好。

人民幣存款

並且,要更深一步對每個人的存款、公司企業存款開始分析。比如,個人存款要按不同行業、不同地區、不同人群等分類,看看哪些行業儲蓄多,有些地區居民儲蓄多。這樣的數據披露能夠幫助人們的存款數據精准化,由於收入和貧富的差別能夠從個人儲蓄的差別中看出來。其實,在公司企業存款中,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各自的存款也都要披露,從而判斷各種方面和企業的資金節約狀況。

相關文章